探闽南文化,启时代新篇。8月4日下午,欧冠直播-欧冠决赛直播
“访漳岩文化胜迹,弘中华传统遗风”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深入漳州古城,进行闽南文化参观调研。实践队通过参观布袋木偶戏艺术馆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漳州市文庙,实地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“漳州八宝印泥”制作工艺,近距离触摸闽南文化温度,感悟文化伟力。欧冠直播
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谢武参加实践活动。
01 指尖藏乾坤:布袋木偶戏里的百态人生
实践队首站来到布袋木偶戏艺术馆。布袋木偶艺术作为漳州市传承保护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戏剧之一。在木偶艺术展示馆内,讲解人员为实践队员们细致介绍了木偶戏的发展脉络与艺术特色。随后,实践队员们现场观看了木偶戏经典剧目《大名府》,艺术家们“十指传神”的控偶技艺和木偶戏跌宕起伏的剧情,赢得实践队员们的阵阵掌声。



表演结束后,谢武副书记与剧目演艺人员就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交流。通过交谈了解到,布袋木偶戏主要依靠手指的力道和灵活性,需要日复一日的不断练习,但现阶段技艺传承面临着较大困境,希望更多的当代青年能够参与到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和发展当中,为闽南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


02 殿宇溯千年:触摸古城文庙的岁月沉香
实践队第二站走进漳州文庙。漳州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,其内部完整保留了宋代木构建筑的核心遗存和营造智慧,尽显宋代工匠对力学与美学的精妙平衡。作为核心建筑的大成殿,梁架与斗拱均为宋代原构,采用传统榫卯工艺连接,历经近千年风雨依然完好。此外,廊间留存的宋代碑刻残片,虽历经岁月侵蚀,仍可辨识出与文庙祭祀相关的文字记载,这为研究宋代礼制文化提供了直接线索。

调研结束后,实践队员们在祈福牌上写下对各自未来的美好祝愿,并悬挂于文庙祈福区。祈福牌在苍劲的古柏枝干间,与千年文庙的文化气息相互交融,成为此次实践之行中的一份独特纪念。

03 漳州匠心粹:非遗馆里的城市记忆
实践队第三站来到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。馆内系统展示了闽南地区近百项中华优秀的非遗项目。从寻常家中悬挂的木版年画,到悠扬动听的锦歌、南音,再到精巧繁复的漳绣、剪纸等手工艺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呈现了漳州非遗体系的深厚底蕴与多样性,让青年学子们深刻体会到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基因与传承创新力量。

04 千锤出好泥:八宝印泥的国色天香
最后一站,实践队来到八宝印泥古城店。八宝印泥作为漳州“三宝”之一,因其工艺精湛、选料考究而闻名,其原材料包含朱砂、紫胶、麝香等八种珍贵材料,融合中药、香料与颜料等元素,体现出传统工艺的独特匠心。

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实践队员们亲身体验了八宝印泥的传统制作工艺。通过对制作工艺的了解,更加深刻感受到传承传统工艺的不易。同时,实践队员也进行了拓印体验,展示出了八宝印泥浸水不化、火烧留痕的特点。

实践队队员魏仁晖表示:“通过本次体验,我深刻体会到八宝印泥中蕴含的匠心与耐性,也更清楚地理解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深度和传承价值。”
走在漳州古城的青石板路上,指尖还残留着木偶戏的灵动、印泥的温润,耳畔似有南音的余韵在回响。实践队员深深感受到,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时光淬炼的瑰宝,每一处文化胜迹都藏着先民的智慧密码。这次经历不仅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,更是青年一代走近传统、触摸传统,发扬传统的生动实践。当代青年要以实干守护文脉、以创见延续根魂,让中华传统遗风在代代接力中,绽放出跨越千年的新辉。